袁震一生 |017|
上周六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,一百年前這一 天 ,湖北光化縣有一個 12 歲的女孩袁震 (1907-1969) 舉著小旗來到老河口的街頭遊行,又把自己儲著的壓歲錢捐出來支持抵制日貨。她的父親是秀才,思想開通,她小時在家中受教育, 18 歲考入武漢大學攻讀史學, 23 歲考入清華大學史學系。 入大學之前,她在武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,老師包括日後的開國元老董必武。 1922 年,武漢有思想前衛的婦女發起組織「女子參政協進會」,邀請袁震參加。眾人推舉袁震執筆起草宣言,她當場揮毫寫成《女子參政協進會宣言》,反對封建、提倡民主、要求男女平,慷慨激昂。這時她年僅 15 歲。 在清華大學她是知名才女,但沒有從清華畢業。差一年便畢業時,她患上肺結核,之後併發骨結核,下肢癱瘓。病情耽擱學業,她的學籍被取消。在貧病又失學之中,有一次她的好友蔣恩鈿帶了同學吳晗來看她。吳晗比袁震小兩歲,也是清華史學系的才子。兩人在病床邊傾談史學與國事而生情愫。盧溝橋事變,北京院校外遷,吳晗應聘到昆明雲南大學,袁震還未能下地行走,決定暫留在北平。兩年後她終於能下床行走,立即動身去昆明。從天津要先乘船到越南海防,吳晗趕來接她,在異國重逢。這些經歴現在是網上許多「吳晗袁震曠世姐弟戀」的故事情節。 婚後袁震放棄自己的學術,照顧吳晗也當他的學術助手。在所有故事敍述中,她是「明史學家吳晗的妻子」。 吳晗編《海瑞罷官》在文革成為第一株毒草。毛主席在政治局說:「吳晗和翦伯贊等人是共產黨員,也反共,實際上是國民黨。」周恩來和鄧小平都知道吳晗寃枉,但他的命運已定, 1969 年 10 月於關押中死亡。 當批判吳晗的《海瑞罷官》的聲浪鋪天蓋地的時候,吳晗勸袁震回到光化老家隱居起來,袁震不肯,說:「我們不求同生,但求同死!」同死也難,吳晗在獄中時,袁震被打入「勞改隊」,早於吳晗在 3 月 18 日去世。臨終前她有兩個要求,想喝碗粥和看吳晗一眼,都沒有如願。 袁震因早年疾病不能生育,與吳晗收養了一對子女。女兒吳小彥在文革開始時剛好也是 12 歲,她之後患上精神病,在文革中自殺死亡,弟弟吳彰是一家唯一的幸存者。 | 017 | 11/5/2019 原載 《信報》「醫三百」專欄, 2019 年 5 月 11 日。 網上圖片,壹讀,經編輯。